
布拉格食肉记-分享两家餐馆
这几年每年都要去捷克出差,所以对捷克的饮食还是比较了解。因为捷克人均消耗量是全球第一,而且这里比水便宜,所以大部分餐馆都是pub形 … 继续阅读布拉格食肉记-分享两家餐馆
这几年每年都要去捷克出差,所以对捷克的饮食还是比较了解。因为捷克人均消耗量是全球第一,而且这里比水便宜,所以大部分餐馆都是pub形 … 继续阅读布拉格食肉记-分享两家餐馆
豆花,北方又叫豆腐脑。一个在全国各地吃法和口味都不一样的美食。爱好美食的成都人民更是将其配上咸甜酸辣等各种味道,再加上各种配料,组合成丰富多彩的菜品。
在上集中,我主要介绍的是阿拉斯加本地的美食,是在岸上吃的。这集里面介绍的是在船上吃的美食。很多人说坐游轮,吃吃喝喝的会长胖。我觉得只要吃完在船上走几圈散步,或是去船上的健身房锻炼一下,再或者是上岸时多动动,并不会长胖。 继续阅读“阿拉斯加游轮-美食篇(下)”
既然是坐游轮,游轮上提供了所有的饮食。但是对于爱吃的我们来讲,到了阿拉斯加当然还是要品尝一下当地的特产才能满足。这里我先分享一下阿拉斯加当地的特产,再分享船上的美食。 继续阅读“阿拉斯加游轮-美食篇(上)”
墨西哥的坎昆,是美国人和加拿大人最爱的渡假目的地之一。为什么呢?因为美丽的海滩,宜人的天气,还有廉价的酒水。但对我而言,除了海滩,最主要的是道地的墨西哥美食。 继续阅读“坎昆寻觅墨西哥美食”
上世纪80年代末期,成都的街上出现一种新型路边摊。这种小摊一般是临街的住户在家门口开的,一个烧蜂窝煤的炉子上面放着一个大汤锅,锅里烧着类似火锅底料的汤。炉子旁边有一个架子或者长凳,上面放着几个竹筐,里排放着一些串在竹签上的蔬菜(莴笋条、花菜块、土豆片、藕片等等)和一些简单的肉类(牛肉片、鸡 杂等),每一串食物的价格从5分到2角不等。另外一张小桌上面放着大盘子,盘子里面放着辣椒粉、花椒粉、盐、味精、糖等干粉调料组成的混合物。客人可以选 择自己喜欢的串串,然后放到锅里烫熟,然后在调料盘里沾一沾吃。这就是最早的“麻辣烫”,因为吃起来真得是又麻又辣又烫。后来麻辣烫的规模越变越大,从一 个单人能操作的小买卖慢慢的演化成了现在成都四处可见的,需要一群人打工运营的串串香(餐馆)。 (*注:成都有的地方还可以看到单人操作的传统麻辣烫。)
继续阅读“2012吃货返乡:成都串串香”现如今在全国甚至于海外流行的川菜,大多是新派川菜。这些川菜大多比传统的川菜味重、油多,符合生活压力大的现代人追求刺激的口味。但是其实很多传统的川菜并不是那么重口味,而是比较柔和接近家常的口味。不过也是因为这些菜比较家常,所以不能像那些比较刺激的菜一样能激起外地食客的欲望,因而只能在成都的一些老馆子里面才能找到。
继续阅读“2012吃货返乡:传统川菜”今年春节期间,有机会回国出差,正好回成都过春节。这次回去因为嫌麻烦,就没有背大相机,而且带了个傻瓜相机随便拍拍。 某日老同学带我们 … 继续阅读2011吃货返乡:成都古镇美食随拍
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口的流动,传统的川菜不再能够满足食客们的要求,应运而生的是新派川菜。新派川菜是在传统川味菜式上融合了新的元素,比 … 继续阅读2009吃货返乡:新派川菜
所谓”苍蝇馆子”,是相对于那些高中档次餐饮场所而言。因其老旧的店面,简陋的桌椅,不尽如人意的卫生条件,以至于引来苍蝇乱飞而得此俗名。在成都,苍蝇馆子处处可见,特色菜式也是五花八门。只要馆子味道好,食客会是络绎不绝的前来,从进城务工的农民到开大奔的老板,都会不管风度的前来掘食。更有畅销的苍蝇馆子,高峰时期需要等半个多小时,而且菜色的话需要你想吃请早,去晚了还没有了。 由于苍蝇馆子大多是在小路或巷子里的小店铺,所以很多好吃的地方无法找到地址,只有靠朋友带领。当然,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,大家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餐馆的介绍,点评和大概方位的介绍。
继续阅读“2009吃货返乡-成都的苍蝇馆子”